(春季豬舍注意除濕防潮)
創建高燥環境豬舍要建在地勢高燥,坐北朝南的地方,這樣有利於排水、防風和保溫;豬舍地麵要高出舍外地表,同時要選用防潮材料,力求地麵幹燥不返潮;並經常疏通圈舍外四周的排水溝係,做到平時無積水,雨停水即幹。
加強保溫管理豬舍低溫是濕害的幫凶,極不利於豬的正常生長。豬舍如有賊風侵入,地麵漬水結凍,不但容易凍傷,而且會引發疾病。因此,入冬後要及早維修好圈舍,堵塞洞口,防止冷風侵入。
做好通風換氣豬舍除潮防濕有效的方法是通風,即通過通風換氣,一方麵帶走舍內潮濕的氣體,吹幹地麵,另一方麵排出汙濁的空氣,換進新鮮空氣。但冬春氣溫低,要注意解決好通風與保溫的矛盾,控製好通風量,舍內風速不應超過每秒0.1~0.2米,並在通風前後及時做好增溫工作,力求使通風期間的溫度變幅小於5℃,且在短期內恢複正常。
及時清除糞尿豬排泄糞尿是造成豬舍高濕和空氣不良的重要原因,故應及時灣掃豬糞尿水,確保欄幹舍燥。最好讓豬養成定時到舍外排便的習慣,以有效地控製和降低舍內濕度。
喂暖料換墊草冬春季要選擇發幹、發暖的飼料喂豬,喂完後讓豬喝自動飲水器的水,這樣也具有降低舍內和地麵濕度的作用。同時注意勤換墊草,墊草吸水性強,容易吸收糞尿的水分和被糞尿汙染。一般每兩三天換1次幹淨墊草,通過更換墊草隨時帶走水分和汙物,使墊草經常保持幹燥、衛生,從而達到除濕保暖目的。
降低飼養密度豬密集飼養,有利於舍內保溫,反過來,密度過大,又會增大舍內濕度。故入冬後要兼顧保溫與降濕的關係,保持合理的飼養密度,一般每頭育肥豬冬季占欄舍0.8平方米。
輔助吸濕防潮冬春季豬喜歡溫暖幹燥,懼怕陰冷潮濕。濕度過大,有利於細菌的生長繁殖,豬易患下痢、腸炎、球蟲病等。因此,要采取輔助措施,如經常使用草木灰、煤灰渣、生石灰、木炭等,及時吸附地麵水分,吸收空氣中臭氣、殺滅細菌,抑製各種病菌的滋生。
早防胃腸疾病由細菌、病毒引發的豬白痢、胃腸炎等也會加大地麵的濕度和空氣的汙染。應抓住豬胃腸病的易感階段,搞好早期用藥預防,使其少發病或不發病,以控製因此而造成的地麵潮濕和空氣汙染,優化圈舍小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