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攝影師必備配件之防潮箱)
人都說,攝影窮三代,單反毀一生。單反貴,鏡頭貴,也是深夜福利AV色视平時購買和升級設備時關注的重點。
但也有一些配件,雖然可能不貴,但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,稍不留意就可能帶來大麻煩。這篇文章的主角-防潮箱,就是這樣一個配件。
一、那些年鏡頭受潮踩過的坑
我是一個北方人,目前生活在深圳。
來深圳之前,真是不知道南方的天氣是如此的潮濕,來深圳沒多久,出去拍了幾次照片。有一次拿起鏡頭的時候,突然發現鏡頭鏡麵上有一塊髒東西!居然還擦不掉,仔細看居然在鏡頭裏麵。當時,比較忙就沒有立即處理,等過了一段時間再拿出來,居然發現髒東西長大了,長大了,大了!!!
立馬慌了,趕緊到售後處理。
那時候在尼康售後中心,才知道這玩意叫黴斑,是鏡頭受潮之後長出來的。
售後中心的小妹妹說,買個防潮箱吧。
哦,防潮箱。
這也是為什麽要用防潮箱的原因,其實很簡單,一句話就能說清楚:為了省錢!
沒有防潮箱,鏡頭就會受潮長黴斑,長了黴斑就要去修,修就要掏錢,幾百幾千都有可能;修過的鏡頭都會大幅折價,二手市場很難賣上好價錢,轉手也不好處理;
價值動輒幾萬的單反、鏡頭,怎麽能放心在這南方的濕氣裏“裸奔”。
羨慕北方的朋友們。
二、相機受潮的原理
有過這次處理黴斑的經曆後,我還特意查了一下鏡頭長黴斑的原因。
首先,黴斑到底是個什麽東西?下麵這一段是我查到的:簡單的說,孢子會進入鏡頭裏麵;然後在一個受潮的環境中,發芽生長;最後長成了黴斑;
黴斑其實就是一種“菌落”。黴菌傳播主要依靠孢子,孢子呈微小粉末狀,肉眼不易觀察到。孢子從黴菌中彈射出來,由於體積小,重量輕,隨空氣氣流運動和塵埃以及人體和物體的移動四處漂浮。孢子有平整的表麵,可以長時間懸浮在空氣中,凡是空氣可以流通的地方,孢子均可侵入。在流動過程中,孢子一旦遇到適宜發育的環境,即可被生長繁殖,也就是深夜福利AV色视常說的“發黴了”。從滋生的濕度條件來講,環境相對濕度大於60%黴菌即可生長;相對濕度大於65%時生長加快;相對濕度達80-95%時,是黴菌的高發環境。像我國的東南沿海、滇南和江南丘陵部分地區、川黔部分地區的相對濕度都大於80%,因此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都是高濕度環境,黴菌的滋生更是快速頻繁。溫度方麵,黴菌菌絲體在8℃以上環境溫度即可生長,12℃以上生長加快,當溫度在10℃以上,濕度在60%以上的環境下,黴菌即可對物品造成危害。當溫度在20-35℃,濕度在75-95%時,黴菌即可呈爆發性生長,特別是在南方的梅雨季節,是鏡頭受黴菌侵蝕的高發季節。
那為什麽,鏡頭裏麵都是電子器件,為什麽黴斑會生長呢?這就和鏡頭上麵的塗層有關了:
單反鏡頭屬於光學器件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單反的生產工藝。防塵車間、嚴格的溫度、濕度控製是必須的。鏡頭生產車間的防護等級會遠高於普通電子產品。生產時廠家可以格外小心,但是到了用戶手中,各種使用環境都有。並且,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細心嗬護自己的器材;退一步講,即使注意嗬護,百密終有一疏,個人自以為很愛護自己的器材了,還不是中招了。
光學鏡頭為了提高鏡頭的光學性能,在鏡頭表麵均敷有多層由高分子材料構成的膜。這一層合成材料為黴菌的生長繁殖提供了豐富的營養,黴菌在光學鏡頭表麵分解膜的成份進行生長繁殖,菌絲體呈樹枝狀在鏡頭表麵漫延,使鏡頭透光和成象性能變差,直至菌絲體覆蓋整個鏡頭。黴菌還能利用鏡頭玻璃體中的無機鹽成份提供營養,因此黴菌菌絲體不僅在鏡片的表麵生長,還可以通過鏡片邊沿漫延到鏡片背麵,使鏡片兩麵長黴而無法清除。更嚴重的時候,黴菌通過漫延和彈射孢子的方式在多片鏡片之間傳染,使鏡頭失去使用價值而報廢。
這就是鏡頭為什麽在潮濕環境中容易長出黴斑的原因。了解了原因,也就知道了如何避免黴斑,分兩個方麵:
一方麵,避免接觸黴菌孢子,但是上麵說到,孢子太小了,肉眼看不到,根本沒法防範;
隻能從另一方麵下手:製造一個不利於黴菌生長的環境,也就是控製溫度和濕度。室內的溫度一般都很適宜,不好控製,總不能將鏡頭放在冰箱或者火爐裏吧。所以就要從控製濕度入手了。由此可見,防潮箱必不可少。
三、防潮箱的分類
防潮無非是兩個思路:
其一,將濕氣吸收掉,從而將濕度降低;
其二,將濕氣排出去,達到控製濕度的目的。
兩種思路,兩種防潮箱。
2.1塑料密封箱+吸濕卡
這一種就非常簡單,密封箱,內部放入吸濕卡。有的還會帶上一個濕度指示計來顯示箱內的濕度情況。
優點:
低成本,一般100元左右就可以搞定。甚至可以用自己家裏種類似塑料密封箱,買一些吸濕卡放進去就可以用了。不耗電。
缺點:
吸濕卡需要定期處理;不能設定濕度。
2.2電子防潮箱
電子防潮箱,主要部件是亚洲深夜福利芯。除濕機芯在家用市場上基本上有兩類:
高分子物理吸附+形狀記憶合金除濕和半導體晶片冷凝除濕
高分子物理吸附+形狀記憶合金除濕:這種除濕技術簡單的說就是高分子材料吸濕,通過加熱,配合記憶合金控製閥門開合,將濕氣排出。
這種亚洲深夜福利芯,相比成本較高,因此采用這種機芯的防潮箱成本會略高。
半導體晶片冷凝除濕:這種除濕技術,利用半導體冷卻,將濕氣冷凝後排出箱外。
這種機芯價格便宜,防潮箱整體價格也較低廉,當需要吸濕速度較快的需求,比較容易短時間達到一定濕度需要。
除了亚洲深夜福利芯之外,防潮箱就是一個密封金屬箱,可能還會有一些配屬功能,比如濕度顯示器、燈、濕度控製、密碼等。
四、防潮箱品牌
高端品牌:領頓LENTHEM、收藏家
領頓的防潮箱,整體顏值非常高,設計感很足,下麵的圖片可以感受一下。適合一些高端的攝影玩家了,價格比較貴,最低價位(最小尺寸70L)基本在700元以上。最貴的可以達到8000元。
領頓防潮箱,顏值很高。感興趣的可以到領頓的商城看一看,真的很漂亮。
收藏家,是一家台灣的企業,在防潮箱領域與很長的曆史了,用的人也比較多。采用的是*高分子物理吸附+形狀記憶合金除濕*機芯。
大眾品牌:、銳瑪、思銳、惠通、萬德福
這幾個品牌就放在一起來看了,基本定位、產品外觀設計、亚洲深夜福利芯、做工基本都相當。
其中,思銳,熟悉的人應該會比較多,就是做三腳架的那個品牌。
銳瑪,也是一家做攝影配件的廠家,也有防潮箱的產品;
安得寶、萬德福、惠通,是專注於做防潮箱的。其中,惠通主打的是**品牌(到底是不是**品質,不好說,不過他家的宣傳是這樣說的,看看就好。)
五、選一款合適的防潮箱
防潮箱沒有絕對的最好,隻有合適自己的。
首先,是用普通密封性+吸濕卡,還是用電子防潮箱。兩者的優劣上麵提到過:
前者:便宜;不用通電,找個角落放著就行;但是,吸濕卡會飽和,需要定期檢查。
後者:貴,需要一直通電運行,需要靠近插頭位置;優勢也很明顯,濕度穩定可靠,設置好濕度後,一直放著就行,放一年也不用擔心。
我的建議是,盡量選擇電子防潮箱。
吸濕卡可靠性比較差,並且需要定期維護,費時費力。況且,玩單反的朋友,一套設備少說也要幾萬塊,貴重的設備真的不放心這樣放。另外,電子防潮箱其實並不貴,低價的幾百元就可以選購,相比鏡頭受潮的維修費用來說,小巫見大巫啦。不要等到受潮長黴斑後才開始注意。
買防潮箱的時間:
一般建議一開始玩攝影就配置好防潮箱。
防潮箱的尺寸:
尺寸是選擇防潮箱的重要因素,甚至是最大或唯一的因素。
注意瀏覽詳情頁的尺寸介紹,一般會根據機身、鏡頭數量的多少,有對應的型號選擇。“長槍短炮”一大推的話,選大尺寸防潮箱;簡單的一機一鏡的話,一般28L的小防潮箱就夠用了。
防潮箱選購,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,選一個盡量大的尺寸。尤其是你,如果準備在攝影這一領域深耕發展的話,一定買一個盡量大的防潮箱。
選購攝影器材的時候,經常有這樣的推薦建議,在能接受的範圍內,選一個最貴的。買單反是遮掩,買三腳架是這樣,買防潮箱也可以套用,買一個盡量大的防潮箱。
為什麽這樣說?
攝影的器材是拍照越久越多的,一開始一機一鏡,很可能多幾個月就是一機兩鏡,兩機三鏡了。防潮箱,不像三腳架、鏡頭這樣,可以配兩個、三個,適用不同的拍攝場合和需求;防潮箱,買上之後,不會輕易做更換的,一般可以用上5年或者更久。就像一件家具一樣,在你的家裏長久的存在。買好一次,幾年省心。
當然,盡量選大一些的尺寸會比較好。一方麵,說不定哪天又買一個鏡頭,換個機身,沒空間放怎麽辦;另外,可以好好利用一下防潮箱的收納能力,將攝影相關的一些小配件都可以收納進去,形成一個專屬的攝影空間。
防潮箱濕度控製功能:
建議選帶有濕度調節功能的型號;
防潮箱顯示方式:
大部分防潮箱的濕度顯示都是數碼顯示,小部分有指針表盤式。其實,這個區別不大,主要看自己喜好就可以。數碼顯示的話,更直觀一些。
六、防潮箱使用小貼士
濕度不是越低越好,一般單反、鏡頭建議在45%~55%的濕度下保存。電子防潮箱要一直通電,輕易不要斷電;亚洲深夜福利芯一般質保5年,建議是5年左右做一次更換;當然,超過5年也未必出問題,如果時間太久,發現濕度不穩時,再更換就行;利用好防潮箱的收納能力,將攝影相關的配件都可以放在防潮箱裏,方便又整潔,隨用隨取。